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英文词组:

 

词组 pass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释义
passive sent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问】 我在学生时代老师就告诉我,使用被动句是为了强调被动句的主语。我现在当英语教师了,对学生也是这么讲的。但我现在觉得这种说法并不符合英语的实际。您的意见如何?
 【答】 著名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认为,使用被动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被动句的主语比对主动句的主语兴趣更大”。《综合英语语法》的作者们则进一步指出:“被动语态就是通过把及物动词的宾语变成主语,使之突出的一种语法手段。因此,当我们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时,我们就用主动语态;而当我们要强调动作本身或动作的承受者时,就用被动语态”。(P.326)
 就我们的阅读范围而言,我国所有的英语语法著作都是主张“被动句主语强调论”的。例如,《新编英语语法》的编著者们说:“用被动句主要在于侧重动作的承受者,动作的执行者被降到次要的位置。”(P.292)
 我们认为,上面提到的“被动句主语强调”论,是不符合英语的实际情况的。请看下面两个被动句:
 ①The prize has been won by John.
 ②Who makes these chairs?
 They are made by Ercol.
 显而易见,在这两个句子里,被动句的主语是听者或读者从语境中得知的事物,它表达的是已知的信息,因而可以充当主位(即话题),而施事却是听者或读者所不知道而想要知道的事情,它表达的是未知信息,是句子的语意重点,即信息焦点(information focus)。在这里使用被动句并不是要强调被动的主语,而是因为被动句能够改变施事和受事的通常位置,便于把作为信息焦点的施事放在句尾,从而实现句尾信息焦点的原则(把新的、重要的信息放在句子末尾的原则)。
 对英语被动句大量实例的研究表明,英语被动句的主语在多数情况下,是陈述的出发点,传递已知信息,充当话题,一般不是被强调的成分。
 但是,有时候被动句的主语是通过带有不定冠词或零冠词的名词来表达的。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句的主语有时候也可能表示无定的事物,代表新信息,也有可能成为信息焦点。这类被动句是决不能译为汉语的被动句的。
 ③ A decision was arrived at yesterday.
 昨天做出了一个决定。
 ④Many strange new means of transport have been developed in our century.
 在我们这个世纪研制出来了许多奇怪的新交通工具。
 应当指出的是,“被动句的主语强调论”常常使我们对被动句的语意重点产生误解或误译:
 ⑤ Lack of equipment may not be serious——many of the major advances in plant breeding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 (CBSE)
 [原译]设备短缺并不是个严重问题,在田野里取得了许多植物育种方面的重大成就。
 (中译本)
 在上面的句子里,主语并不是被强调的成分,而in the field才是信息的焦点,即句子的语意重心。
 [试译]缺少设备可能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因为植物育种方面的许多重大成就都是在田野里取得的。
 ⑥My decision to attack at this time and place was based upon the best information available.
 [原译]基于现有的最可靠的情报,我作出了在这一时间向这一地区进行袭击的决定(刊)。
 句中My decision to attack at this time and place是陈述的出发点,是话题,而不是被强调的成分,不应译为汉语的宾语,而位于句尾的the…available才是句子的语意重点,表述的核心。
 [试译]我的在该时该地发动进攻的决定是根据当时所能获得的最可靠的情报作出的关于汉语的被动句,我国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强调被动句的主语(即受事),乃是使用被动句的主要原因。例如,胡裕树先生等人提出“通过介词‘被’将施事主语移到状语位置,而让原来的受事宾语变成主语,目的显然是为了强调原来处于宾语位置的受事(《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P.516)。张志公先生也是主张“被动句主语强调论”的。他以“衣服被弄脏了”为例,说明使用被动句是为了“突出受动者”,“强调受动者。”(《现代汉语》(中),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P.116)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的几点足可以证明被动句的主语并不是被强调的成分。
 1.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被动句的主语有时是可以省略的:
 ⑦有一回拿破仑过Alps山,说,“我比Alps山还要高!”这何等英伟,然而不要忘记他后面跟许多兵;倘若没有兵,那只有被山那面的敌人捉住或者赶回……(鲁迅)
 ⑧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鲁迅)
 ⑨黛玉方进房……早已被外祖母抢住,搂入怀中。(《红楼梦》)
 这里恐怕不会有人争辩说上述句中因承前或泛指而省略的主语是被强调的成分吧?
 2.汉语有一个很强的倾向,就是让主语来充当话题。不论主动句的主语还是被动句的主语都是如此。在没有语调标记的书面语里,包含已知信息的成分,信息载荷量较小,一般不会是被强调的成分。让我们来考察几个带有上下文的被动句,便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⑩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水满金山”……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鲁迅)
 (11)“他们现在在哪里?”
 “他们都被学校开除了……”(鲁迅)
 (12)在前年,曾经拜读过中里介山氏的大作《给支那及支那国民的信》……那“信”,在满州出版的杂志上被译载了的。(鲁迅)
 3.根据我们的研究,汉语同其他语言一样,也存在着句尾信息焦点的原则。被动句的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它能把受事主语以外的其它成分放在句子末尾,传递主要的信息,而加以强调。
 (13)他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鲁迅)(比较: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14)司徒雷登……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毛泽东)(比较:马歇尔看中了司徒雷登。)
 (15)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王金发……但等到二次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枪决了。(鲁迅)(比较:袁世凯的走狗却枪决了王金发。)
 4.有时被动句动词后边另有一个受事宾语。
 (16)她被家务捆住了手脚。
 (17)我被他吃了一个“车”。
 (18)中国……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后,又碰了一串钉子。(鲁迅)
 在这类句子里,主语决不可能成为被强调的成分,而只能是谈话的出发点,陈述的对象
 (即话题),它总是表示特定的事物,具有较小的信息载荷,而谓语加上宾语才是句子的新信息,具有较大的信息载荷。其中的宾语常常是信息焦点,几乎总是带有句子重音。如果让宾语充当句子的主语(她的手脚……,我的一个“车”……,中国的大门……)它们就会失掉了这个特点,而变成话题,来传递已知信息了。
 在英语里也存在着功能和结构与此相似的句型:
 My friend had a valuable watch stolen.
 在这种句型里,主语并不是施事,而是某种遭遇的承担者,也可以看作是受事。从信息载荷上看,它不表达新信息,只是充当话题。因此这个句子应译为:“我的朋友被人偷了一只贵重的手表。”而不应译成为:“我的朋友的一只贵重的手表被人偷走了。”
 (本条部分内容曾在《外语学刊》1996年第1期上发表过)


赵振才 编著.英语常见问题解答大词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第880-882页.
随便看

 

英语用法大全包含4017条英语用法指南,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文词汇及语法点的翻译及用法,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30 8: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