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英语主语的多重功能陈用仪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他的《中国话的文法》中曾经指出: 在汉语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施事和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一个特例。在许多语言中,表示施事和动作意义的句子占的比例很高。但在汉语中,即使做了种种调整,这类句子占的比例仍然很低,也许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含义更广泛的话题和说明也许要合适得多。1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李讷 (Charles N. Li) 和汤仙笛 (Sandra Thompson) 也曾经指出,汉语是“突出话题”(topic-prominent) 的语言,不同于英语是“突出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这些见解,可说是一语道破了汉语和英语之间的一大区别。 再一步仔细观察,汉英两种语言,尽管有这个根本区别,但是同其他一些欧洲语言比较起来,英语同汉语仍然有比较接近之处。关于这一点,笔者十几年前同李讷教授通信时,曾提出可否把英语从西方语言的整体中“向汉语方面略为挪动一些”(shift a little bit toward Chinese)。李讷教授回信认为我这个意见“路子是对的”(you are on the right track)。可惜当时由于忙于眼前工作,未能进一步向他请教与探讨,但是对于英语的这个特点,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 现在笔者编的这本《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其单词部分,有许多动词的句法作用和搭配,经过深入分析,更进一步发现带有英语本身的特点,往往同汉语比较接近,而同其他一些欧洲语言有很大的差别。大体上可以说:汉语的所谓“主语”,的确如同赵元任和李、汤二教授所说,其实更多是语用学上的“主位”;而再进一步观察,英语的主语,由于受到语法规则的限制,基本上只能出现在句子的首位(有一些例外,如以否定词或 only 之类的词放在句首时,或是 wh- 间接问句作宾语时提前到句首,等等),而主位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放在句首位置,因而常常“强迫”英语主语担当本来与“施动者”作用相距甚远的角色。这就产生了英语主语的许多特殊的甚至是离奇古怪的功用,同其他欧洲语言相比,蔚为大观,而同汉语相比,却又“似曾相识”。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十分有趣而且很有意义的现象,值得深入探讨,这对掌握英语的特点十分有用。下面就分别阐述英语主语除了一般语言共同的“施动者”意义之外的许多其他功能(有些功能不一定同主位有关)。 一、被动句英语是几种欧洲语言当中被动句出现最多的。将主动句改为被动句。将直接宾语改为主语,提升为主位;“施动者”如果出现(用 by 引入),就成了述位。如果“施动者”不明确,一些其他的外语往往加一个泛泛的主语来作为“施动者”,但是英语就宁可采取被动句, - He is not to be disturbed on any account. 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打扰(法文用无人称 il:Il ne fault le déranger sous aucun prétexte.)。
- You are wanted on the phone. 你有电话(法文:On vous demande au telephone.)。
- We are not allowed to use a dictionary. 我们不许用词典(法文:On ne nous permet pas de nous server d'un dictionnaire.)。
- At the reception I was told I could use the lift. 在招待会上,人家告诉我,我可以使用电梯(德文用泛称代词 man:An der Rezeption hat man mir gesagt, ich könne den Aufzug benutzen. 法文也用泛称代词 on:à l'accueil on m'a dit que je pouvais utiliser l'ascenseur.)。
- Were you told to wait for him? 是叫你等他的吗?(法文:Vous a-t-on dit de l'attendre?)
- I was sure the police would be called in. 我当时相信一定会叫警察(法文:J'étais sûr qu'on ferait venir la police.)。
但是,有时被动句的使用甚至并不是为了要把主位放在句首。如果原先的直接宾语是述位(如果又是“新创之物”,标志就是“不定指”,例如有不定冠词 a 或名词复数无冠词;而且动词又是所谓“创始动词”verb of creation),但是“施动者”并不明言,此时为了采用被动句,英语也“不惜”把作为述位的宾语提前到句首(由于不定指,又是“新创之物”,不会误会为主位), - A meeting was held the following day.次日举行了会议。
- Science consists in grouping facts so that general laws or conclusions may be drawn from them. (Darwin)科学就在于搜集整理事实,以便能从中引出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
这种化主动句为被动句的做法,在中译英(尤其是文件翻译)中常常采用,例如: -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ncrease employment.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就业。
遇到这种述位提前到句首作主语的句子,译成中文就不能照样把述位当作主语,放在句首,否则就会发生误译。例如: - In the past few months, violence across the continent has been perpetrated against synagogues and other Jewish buildings,...(The Economist, May 11, 2002, p.11)不能译为:“过去几个月来,遍及全欧洲的暴力行为(变成了主位,似乎全欧洲到处都发生了暴力行为,这还了得!),施加到了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建筑…”;应该译为:“过去几个月来,全欧洲各地的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建筑,遭到了暴力侵犯(本来是述位,受害的只是有限范围)…”
- To meet the deadline, a copy may be sent by fax to... or by email to...不能译为:“为了赶上截止日期,一份抄件(变成了主位)可以用传真发往…处,或是用电邮发往…处”;而要译为:“为了赶上截止日期,可以用图文传真发一份抄件(本来是述位)到…处,或是用电邮发到…处。”
- Interest will be charged for late payment.不能译为:“利息将因为支付过晚而收取”,要译为:“如支付过晚,将要收取利息。”
英语提前到句首作主语的述位,通常是不定指的(因为已知信息通常是定指的),此时正如上面所说,中文不要放在句首。但是,英语的述位有时候也有用最高级形容词(有 the)修饰的,此时虽然看起来像是定指的已知信息,其实仍然是新知信息。中文也要注意不要放在句首,使人误解为主位,例如: - Now their (= the New Yorkers') governor is warning that the hardest choices have to be made as the crisis worsens...(The Daily Gazette, Schenectady, New York, Oct. 29, 2008, A1)现在,他们(纽约州人)的州长警告说,随着危机恶化,需要采取最严峻的抉择…(不要译为:那些最严峻的抉择需要采取…)
二、间接宾语变主语的被动句本来是主动句,有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但是为了突出间接宾语是主位,就要把它放在句首,而句首这个位置,在英语只能为主语所独占,因而间接宾语转为主语,这是英语所独有的现象,而为其他主要欧洲语文所无。 - He was denied the American visa.他申请美国签证被拒签。
- We were emailed the file.我们通过电邮收到了该文档。
- He said that Catholics who vote for politicians who advocate legal abortion should be denied Communion. (Paul D. Kengor, On Pro-Choice)他说,天主教徒如果投票拥护主张合法堕胎的候选人,就应该被拒绝领圣体。
- How I wish I had read The Estrogen Question (October) a year and a half ago. Perhaps I would have been spared the ordeal of a complete hysterectomy and three radiation treatment.我多么遗憾没有在一年半以前看过《雌激素问题》(十月号)。要不然我本来可以避免一次子宫全切除和三次化疗的痛苦。
这种用法,也常常用于非谓语(用作后置定语)的过去分词词组结构, - The royal prisoner, allowed unusual privileges, seemed to enjoy his captivity.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p.724)这个享有不寻常的特权的钦犯似乎以被囚禁为乐。
- ... managers paid astronomical compensation packages...…拿到天文数字薪酬的管理人员…
但是,英语的双宾语动词,本身就有三种不同的搭配类型: 2) 只能“动词+无 to 的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如果要间接宾语变为主语,通常只有 2) 和 3) 两种动词才可以;如果是 1),就不可以;例如:They explained the problem to the students. (“他们给学生们讲解了试题”)不能改为第 2) 类的 *They explained the students the problem. 因此也就不能将主动句改为 *The students were explained the problem. 同样:A passerby reported the accident to the police. 一个过路人把事故向警方报告了。不能改为第 2) 类的 *A passerby reported the police the accident. 因此也就不能改为被动句 *The police was reported the accident by a passerby. 另外,还有一个限制,就是间接宾语应该隐含 to 的语义而不是 for 的语义。例如:John bought Mary a birthday present. 约翰买了一件生日礼物给玛丽。属于第 2) 类,按理似乎可以改为被动句 Mary was bought a birthday present by John. 但是仍然不可以转换,原因就是这里的 bought Mary 实际上意思是 bought for Mary 而不是 bought to Mary。 同中文比较,可以发现,在这个问题上,英文更加“坚决彻底”让原先的间接宾语成为主位,而中文则只有部分场合可以(不可以这样做时,中文就只好换一个动词), - It will be a sad day for biology if amateurs are forbidden the use of tools available to professionals.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Dec. 5, 2002, p.8)如果业余爱好者被禁止(中文可以这样说)使用专业人员所能够使用的工具,那么,这将是生物学可悲的一天。
有些场合中文就不可以(除非换一个动词), - Students want to be shown connections between facts instead of spending their time memorizing dates and formulas.(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p.701)学生们希望看到(*被展示)各个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把时间花费在记诵日期和公式上。
- ... thousands of foreign nationals were rounded up, denied lawyers, interrogated incommunicado, and issued deportation orders,...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Nov. 18, 2004, p.57)…数以千计的外籍人士被围捕起来,不能见(*被拒绝)律师,被隔离分别审讯,还收到了(*被发给)递解令…
- She should be granted her petition. 对她的请求本来应该答应(*她本来应该被答应她的请求)。
法文的“她”无法放在句首作主语: - On devrait lui accorder sa demande.
- He seems to be being helped.他看来有人帮忙。
德文 helfen 只能搭配间接宾语,所以干脆把“他”从主格变为与格 (dative),宁可句子没有主语: - Ihm scheint geholfen zu werden.
三、短语动词变被动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大量的短语动词 (phrasal verbs)。从构成来看,通常是一个动词(及物或不及物)加上一个介词或是副词,形成一个及物动词,例如:look (vi) + for (prep) 相当于及物动词“寻找”;give (vt) + up (adv) 相当于及物动词“放弃”(也有加起来相当于一个不及物动词的,例如 go (vi) + ahead (adv) 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开动,动手”)。也可以一个动词加上一个副词再加上一个介词,例如:go (vi) + along (adv) + with (prep) 相当于及物动词“听从”。更有甚者,可以是一个动词(通常是及物动词)加一个名词直接宾语(通常没有冠词)再加一个介词,例如:take (vt) + advantage (n) + of (prep) 相当于及物动词“占(某人的)便宜”;take (vt) + care (n) + of (prep) 相当于及物动词“照料”。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凡是最末有介词的短语动词,由于介词本身就要求有宾语,所以整个短语动词就有可能起及物动词的作用,从而产生出主动句转变为被动句的可能。在其他一些欧洲语言中,照例只有及物动词(本身单独的一个动词,不是像英语这样的短语动词)才可以有被动式(指正经八版、有主语的被动式;德语有些不及物动词可以有无主语的被动式)。唯独英语却是个例外,短语动词(哪怕单独动词本来是不及物的)也可以当作及物动词变为被动式。这也正是英语的一个特点,是学习英语时必须注意的。 这种被动句的例子很多,例子中所有的短语动词都起着及物动词的作用: - You have been very rude and I have never been talked to like this before. (Times Union, Albany, New York, Nov. 7, 2002, A 15)你很粗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人家这样对我说话。
- She was sought after by all the leading impresarios of the day.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p.300)她当时所有主要的演出经理们追逐的对象。
- He was admired and looked up to by the kids on the street.他受到街上流浪儿童们的钦佩和尊敬。
- The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andards are expected to be voted on by the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in May. (The Daily Gazette, Jan. 30, 2004)初高中的成绩评判标准,将在五月份由州教育厅表决通过。
- The striking miners were given food by the occupation authorities, but they were not won over. (H. L. Brooks, Prisoners of Hope)罢工的矿工们得到占领当局分发食品,但是他们并没有被争取过去。
- This sort of thing is not approved of these days.这一类的事情,在今天是人们所不认可的。
- We should rely mainly on our own strength to defeat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but foreign aid cannot be dispensed with...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毛泽东选集二卷)
- An elderly woman suffering from mental disabilities have been taken advantage of by predatory lenders.一位患有精神残障病的老太太,被掠夺成性的放债者所欺诈。
- The lands near the Mississippi are rapidly filling up; before next mid-summer every desirable spot will have been laid hold of by the settler.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土地正在迅速地被占用;等不到明年夏季中期,每一处有用的地点,都会有开拓者伸手占据着。
但是,也有一些不可以从主动句变为被动句的情况: 1) 有些动词+介词组成的短语动词,其介词其实所表示的是“位置”或是其他境况说明。这样的词组,其实仍然是一个动词加一个状语,两者的原有意义基本上都没有变化,这不是真正的“短语动词”,它的“动词+介词”并不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因而不能转变为被动形式。 - Hundreds of people get on this bus every day. 每天都有好几百人上这辆公共汽车。就不能改为被动句 *This bus is gotten on by hundreds of people every day.
- A bomb exploded outside the City Hall. 就不能改为 *The City Hall was exploded outside by a bomb.
- Riots occurred in Los Angeles. 不能改为 *Los Angeles was occurred in by riots.
- My sister camped beside the lake. 不能改为 *The lake was camped beside by my sister.
- The dog walked under the bridge. 不能改为 *The bridge was walked under by the dog.
如果动词同介词可以分开,那就更加说明介词短语是个一般的地点状语,就更不可以把介词后的名词提前为主语, - Everybody threw coins into the fountain. 人人都往喷泉里投掷硬币。不可以改为:*The fountain was thrown coins into by everybody.
- I worked with John. 不能变为 *John was worked with by me.
因为这里并没有新产生出什么“施动于对象”的及物动词意义,实际上只是 work 和 with 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但是可以说:This bed had not been slept in. 这是因为这里的 sleep in 不光是表示“睡觉”的“位置”,而且还包含了床所受到的影响(如形状、整洁程度等等),因而可以当作一个及物动词(法文干脆译成及物动词“弄乱”:Le lit n'avait pas été défait.)同样,He has shaved with a razor. 他用剃须刀刮了胡子。其中 shave 与 with 完全保留了各自原有的词义,并没有合成为一个及物动词,因此,不可以以 razor 为主语,变为被动句 *A razor has been shaved with by him. 但是,如果把 shave with 理解为把 razor 弄脏了,就产生了及物动词的意义,也就可以把 razor 提升为主语,主动句变为被动句: - I hate to use a razor that has been shaved with by anyone.我很讨厌用任何别人刮胡子用过的剃须刀。
2) 另外,“动词+介词”的短语动词,即使是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但是如果介词后面的名词成分(实际上的宾语)所表示的是一个变化结果,这样的主动句也不可以变为被动句, - The Monkey King turned into a tiny bug. 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小虫。不能转变为被动的 *A tiny bug was turned into by the Monkey King.
- The étude modulated into B flat after eight bars. 练习曲经过八小节后转调为降 B 调。不可以转为被动的 *B flat was modulated into by the étude after eight bars.
3) 有些短语动词,只能在动词不定式的形式上,而不能在谓语动词 (finite verb) 的形式上从主动变为被动,例如可以说: - Mary is a person who likes to be agreed with.玛丽喜欢人家赞同她的意见。
但是不可以说:*Mary was agreed with by John. 上述的短语动词,在其他欧洲语言,往往仍然保持短语动词的形态,因而不能从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 - They were sent for once a day. 他们每天被召来一次(法文只好用不定人称作主语,保持主动句:On les envoyait chercher une fois par jour.)。
- His ridiculous dress was laughed at. 他那副滑稽可笑的服装被人嘲笑(法文:On se moquait de sa mise ridicule.)。
这两句,英语的主位,到了法文就不是主位了。这可以说是主述位切分在具体语言中遇到的局限。 四、存在句的主语所谓“存在句”,其实包括了静态的“存在”和动态的“出现”,还包括了及物的从无到有的“创造”。这个“存在”或“出现”的主体,在许多其他欧洲语言中,并不作为“施动者”出现,例如:法文的 Il y a,西班牙文的 Hay,德文的 Es gibt,这个主体都是以宾语的形式出现,而英语却以主语的形式 There is/ There are... 出现。同英语一样用主语表示的还有意大利语 (C'è Ci sono) 和俄语(есть,但是否定了,“不存在”,就不是用第一格即主格了)。英语存在句的主语,通常是不定指的,不是已知信息,而是新知信息,所以作为主语并不是为了扮演主位的作用。 五、兼语式“兼语”就是一个名词成分充当前一个及物动词的宾语同时又兼作后一个动词的主语。英语的兼语式即“vt + 名词成分(兼语)+ (to) do something”的结构, - Everybody wanted Doris to be the manager.人人都想让多利斯当经理。
- We like our staff to say what they think.我们希望员工们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
如果前面动词是 make 以及感觉动词,后面动词不定式的 to 要去掉。 英语的兼语式结构同中文接近,但是没有中文用得广泛,例如:中文的“支持某人去做某事”,英语就不能说 *suppor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建议某人去做某事”,英语也不能说 *sugges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法文和德文使用兼语的广泛程度又比英语略差,都是集中在“使役”意义上的动词,例如:She got me to wash the dishes. 她让我给她洗盘子。法文是 Elle m'a fait faire la vaisselle. 德文:Sie überredete mich, das Geschirr zu spülen. 基本上都是和英文同一句法结构。但如果是“认识”、“认为”之类内心看法(但这其实已经属于下面“知晓、传闻、估计”的范围)以及“愿望”之类内心取向的动词,英语可以有兼语式,法文和德文就很少有。 - I want you to wait here. 我想你在这里等一下(法文和德文都只好把后面的动词不定式改为从句,法文:Je veux que tu attendes ici. 德文:Ich möchte, daβ du hier wartest.)。
- I prefer you to ask me questions. 我倒是希望你们向我提问题(法文:Je préférais que vou me posiez des questions. 德文:Ich möchte lieber, daβ Sie mir Fragen stellen.)。
与德文和法文相比,英语多用兼语式,也就省略了“另起炉灶”的从句以及由此产生的主语转换。 英语十分常用的 for... to inf. 结构,也和兼语式一样可以用来避免出现从句和另外的主语, - I haven't bought glasses for you to break them. 我买来玻璃杯,并不是叫你来打破的(法文的“你”就要另作主语,出现一个从句:Je n'ai pas acheté des verres pour que vous les cassiez.)。
但是英语的兼语式也有比汉语用得更进一步的地方。例如英语本来就对被动句有“偏爱”,所以被动句也有时候“侵入”了兼语式。中文较少用被动句,因此比较难于保持主位在句首;例如: - He was heard to say that the minister had been bribed.中文不好保持 he 为主位,不好说:“他被人家听到说部长受了贿。”只好说:“有人听他说部长受了贿。”
六、知晓、传闻、估计、猜测在这一方面,英语和汉语比较接近。如果是主动句,主语就是“知晓、传闻、估计、猜测”的主体。被作用的对象,严格说来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宾补语”这件事或这个情况。这类的句法结构,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例如: - I believe him to be honest.我相信他是老实的(其实“相信”的对象(宾语)不应该是“他”这个人,而是“他是老实的”这个情况)。
英文以外的一些其他欧洲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容许这样的转换,例如:I thought him (to be) an honest man. 法文可以是与英文不同的 Je croyais que c'était un honnête homme. 也可以是与英文结构相同的 Je le croyais honnête homme. 但是有时候就不容许,例如上面这一句德文就不能说 *Ich glaube ihn ein ehrlicher Mann zu sein. 其所以有些语文容许出现这种转换,原因可能是实际施加作用和内心对某人或物作判断这两者相近而模糊了界限。本来,实际施加作用(elect him president“选他为总统”),与内心想法(believe him to be honest“相信他老实”),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形之于外的行动,后者则只是内心的想法。但是人们心目中这个区别不重要,因而内心想法,主语也当作了“施动者”。俄文两者都用第五格(例如считать его честным“相信他老实”与 избрать его президентом“选他为总统”),这也说明了人们心目中两者区别的模糊。 虽然这种句法结构,就主动句而言,包括英文和中文在内的多种语文都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但是,英文还更往前多跨一大步,可以把原来的宾语(按照严格的语义并不是“知晓、传闻、估计、猜测”的对象)变为被动句的主语,这可是其他欧洲语文往往办不到的(中文有时候可以)。例如: - He may be said to have done more for peace than any other statesman. 他可说是比别的任何一位政治家都对和平作出了更大的贡献(法文只能说:On peut dire qu'il a fait plus pour la paix que n'importe quell autre home d'Etat.)。
- Women are said to live longer than men. 妇女据说寿命比男人长(德文只好说:Man sagt, daβ Frauen länger leben als Männer.)。
- She is known to have been married before.据了解,她从前结过婚。
- I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inest cathedral in Scotland.它据认为是苏格兰最精致的大教堂。
- The hostages are expected to be released today.人质们据估计今天会获得释放。
- This vase is estimated to be 2,000 years old.这个花瓶据估计有两千年之久。
- He is thought to be hiding in the woods.据猜想他躲在树林里。
英语使用这种结构时所用的动词,有 acknowledge, assume, believe, claim, consider, estimate, feel, find, know, presume, report, say, think, understand 等。但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动词是 fear,它的特殊用法,是中文和其他欧洲语文所没有的。例如: - Thousands are feared dead in New Orleans. 新奥尔良有几千人恐怕已经丧生(法文:Il est à craindre que des milliers de personnes ne soient morts en NouvelleOrléans.)。
- This business is feared to fail. 这个企业恐怕要破产(法文:Il est à craindre que cette enterprise n'échoue.)。
- Hydro electricity dams are feared to flood in Central America.中美洲一些水力发电堤坝恐怕会发洪水。
- These substances are feared to b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这些物质恐怕对人的健康有害。
- Fisheries are feared to threaten sea lions.捕捞作业恐怕威胁到海狮。
- Chemical plants are feared as targets in terrorist attacks.恐怕一些化工厂会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
- These chemicals are feared might become the source of the production of crops and livestock harmful to human life.这些化学药品恐怕有可能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作物与牲畜的生产来源。
七、身体感觉这里的身体,究竟是主体,还是客体,各种语文理解不同。但是无论哪种语文,身体都处于行文的主位,没有多大的分歧。其中英文和中文,由于比较突出主位,所以比其他语文更为倾向于让身体来担当感觉的主体,同时担当主语。但是这个“主语”其实并不是施动者,更严格说来是“受者”,所以其他一些欧洲语文往往还是把它放到了“与格”(dative)或“对格”(accusative) 的地位(但仍在句首作主位),宁可句子没有主语或只有无人称主语。“我感到寒冷” 英语是:I am cold. 德文却是:Mir (= to me) ist kalt,俄文却是:Мне (= to me) холодно. (德文如果以“我”为主语:Ich bin kalt,意思就成了“我态度冷淡”。)“我感到胳膊痒”英语是:My arm itches. (德文却是:Es juckt mich (= It itches me) am Arm. 俄文是:Мне(= to me) щекотно в руке.) “我感到恶心”英语是:I feel sick. (德文却是:Mir (= to me) ist übel. 西班牙文是:Me (= to me) da asco. 俄文是:Меня (= me) тошнит或Мне (= to me) тошно.) 八、爱恶“爱恶”同“冷暖”之类的感觉比较接近。英文和中文也都把好恶心情的主体放在句首,英语还以它为主语。法文也以它为主语。但是德文、俄文、西班牙文还是把它放到了“与格”(dative)的地位,反而把爱恶的对象当作主语。英语 I like the book. (德文:Mir (= to me)gefällt das Buch. 俄文是:Мне (= to me) нравитсякнига. 西班牙文是:Me (= to me) gusta el libro. 但是与西班牙文关系密切的葡萄牙文却向英文看齐:(Eu) gosto do livro.) 九、余缺对于“余缺”的主体是什么,是占有者还是被占有之物,不同语文的心理认识也各有不同。英文同中文一样,坚持以占有者为主体,所以英文也就坚持以此为主语。但是在这一点上,英文在各种欧洲语文中是比较“孤立”的,其他语文倾向于把占有者放在“与格”地位而不作主语,或是空着主语,或是以所余缺的东西作主语。英文 He is lacking in courage. 他缺乏勇气(德文:Ihm (= to him) fehlt es an Mut. 法文:Il lui (= to him) manque du courage. 西班牙文是:Le (= to him) falta valor. 俄文是:Ему (= to him) недостаёт смелости.)。 十、用 have 使主位成主语这是英语用来让许多本来不是主语的名词成分占据主语地位的一个动词。把 have 用于这样的场合充当谓语动词,只要是同事件有利害关联的名词成分,如果是正在谈论的对象(即主位),就可以成为主语。这个道理,英文和中文是相通的,例如中文可以说:“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儒林外史》);英文也有类似的安排,采用了 have 这个动词: - My father, whom I quoted above, had his father die when he was twelve. (Bernie S. Siegel. 365 Prescriptions for the Soul. New World Library, 2003, Prescription 204)我父亲是我前面引述过的,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
但是英文的 have 意义更广,用处更多。它所覆盖的意义,可以是无意遇到,例如:“死了父亲”或“被撬门”,也可以是有意主动“使得”,例如:“(秦始皇)修(长城)”。它其实是“兼语式”的一种特殊情况(动词是 have 而不是别的),“兼语”(即 have 的宾语,后面动词的主语)后面动词可以是不定式,也可以是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 “无意遇到”的例子有: 1) have 后面动词用不定式: - We'll be very glad to have you spend the holiday with us.我们将很高兴你来同我们一起过节。
- One should not like to have Sir Thomas find all the varnish scratched off. (Jane Austen)可不能让托马斯爵士发现所有的油漆都给刮掉了。
2) have 后面动词用现在分词: - I have people coming for dinner tonight.今天晚上我有客人来晚餐。
- I do not think we should have the President taking a position on a disputed scientific issue of this sort.我认为,这样的一个有争议的科学问题,不必让总统来表态。
3) have 后面动词用过去分词: - Those who win the game will have their names engraved on the cup.竞赛获胜者的名字将刻在奖杯上。
- He had his driver's license revoked.他的驾驶执照被吊销了。
- She had some money stolen.她被偷了一些钱。
- They had their heads cut off.他们被砍了脑袋。
- He told the police he had his apartment broken into. ( = ... his apartment had been broken into.)他告诉警察,他的公寓房被人撬了门(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以 he 为主语,亦即一直保持为主位,不必转以 his apartment 为主语兼主位)。
“主动使得”的例子有: 1) have 后面动词用不定式: - She had me retype it.她叫我把它重新再打一遍。
- I'll have him call you back as soon as he arrives.他一到我就会叫他给你回电话。
2) have 后面动词用现在分词: - He had them all laughing.他把他们逗得全都笑了。
- If your electricity bills have you longing for the good old days, you might take a look around your home. Many of the home appliances we consider essential these days didn't even exist not long ago.你如果看见电费账单就想念从前的好时光,那就请你瞧一下你的家吧。没多久以前,那些我们现在认为必不可缺的电器,许多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3) have 后面动词用过去分词: - He had his car washed.他洗了车(其实自己并不动手)。
- They had a new house built.他们盖了一座新房子(其实也是自己并不动手)。
- Qin Shi Huang had the Great Wall built.秦始皇修长城(自己并不动手)。
- Children everywhere love to have stories read to them.哪里的孩子都喜欢人家给他们读故事。
对比一下其他一些欧洲语言,可以发现,英文的 have,如果是“无意遇到”,德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都没有同样的句法结构和与 have 意义相同的动词(尽管形式上都有与 have 相当的动词)。德文的 lassen 意义可以是“一任”或“使得”,都是有意的行为。这两个有意的行为,法文分别用 laisser 和 faire 表示(尤其是 faire 用得很多)。西班牙文的 dejar 与 hacer,分别同法文的 laisser 和 faire 有相同的意义和搭配(但 hacer 没有法文的 faire 用得广泛)。 但是“无意遇到”的意义,其他语文都没有同英语 have 相对应的动词和句法结构来表达。“无意遇到”在西班牙文,可以将英文的主语改为“受格”(dative) ,让 have 的宾语提升为西班牙文的主语,例如 he had his father die when he was twelve,西班牙文就可以说:Se le murió su padre cuando tenía doce años. 德文也有类似的句法构造:Ihm ist der Vater gestorben als er zwölf Jahre alt war. 法文就没有这样的构造,只能以“父亲”放在句首作为主语:Son père est mort quand il avait douze ans. 往往“无意遇到”在其他外文就无法保持主位为句首主语,例如:I had my bike stolen. 我被偷了自行车。德文只能说:Man hat mir mein Rad geklaut. 法文:On m'a volé mon vélo. 西班牙文和俄文动词都用泛指的第三人称复数主动形:Me (= to me) robaron mi bicicleta. У меня (= from me) украли велосипед. 都无法像英文那样以“我”为主语。 英文表示“有意使得”的 to have sth. pp, 法文一般都可以用 faire inf. qqch. 来表示,德文用 etwas inf. lassen 来表示(英文的 pp 法文改为 inf.,紧接在 faire 之后;德文也改为 inf.,紧接在 lassen 之前),例如:to have a house built,法文是 faire construire une maison 盖一栋房子(但不是自己动手盖,是委托建筑公司来盖);德文是 ein Haus bauen lassen。 英国英语有时候可以用 get 来代替 have, - He got his left arm broken in a fight.他在一次打斗中左臂被打断了。
- I got my shoes stuck in the mud.我的鞋子陷到泥泞里了。
十一、宾语提为主语“侵夺”对动词的“评价”这种句法转换,语言学界的英文名称叫做 Tough Movement(TM),形成的句法结构叫做 Tough Construction(TC)(都来自形容词 tough,因为这类表示“难”、“易”意义的形容词最适合这种转换),同中文十分接近。一个名词成分,有一个及物动词(或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对之施加作用,然后说话者对这个“作用”加以“评价”。本来,“评价”的对象是这个“作用”,但是在语言形式中,这个被施加作用的名词成分(也就是“逻辑宾语”)却成了句子的主语,从句子形式上看,“评价”就落到了这个“主语”上面,而不是落到“作用+逻辑宾语(即现在的主语)”上面。例如中文说:“这种做法很容易滥用”中,“容易”所指的,并不是“这种做法”,而是“滥用这种做法”;而如果说:“这个做法很容易”,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英文也类似中文,常常用这种句法构造;德、法文也有这样的构造,但是只有少数形容词可以,比英文少。例如德文只有五个形容词可以这样:leicht, einfach, schwer, schwierig, interessant,都是同“难”、“易”、“有趣”有关的。而英语则这类形容词的范围就更广,几乎凡是涉及对人的利害关系的形容词都包括在内(一个十分特殊的例外,是形容词 impossible 包括在内,但反义词 possible 却不可以)。英语有时用的形容词,无法直接译成法、德等语而又保持同样的句法构造。例如: - This air conditioner is annoying to clean.这部空调机清洗很麻烦(就不能逐字译成法文的 *Ce climatiseur est emmerdant à nettoyer, 这是因为英文 annoying 可以用于这种句型,而意义相同的法文 emmerdant 却不可以)。
- The city's destruction by the enemy is painful to watch.该城被敌人破坏的情景惨不忍睹。
- Dryers are more sanitary to use than paper in restrooms.厕所里用电热吹风器比用纸卫生。
- (The province's) main highway is now extremely risky to travel on. (The Associated Press, Oct. 27, 2008)这个省的主要公路现在通行极为危险。
这三个例句里的形容词 painful、sanitary 和 risky,就离开了一般的“难”、“易”之类的范围相当远了,只有英语能把这样的形容词用于这样的句法结构。 这种句法结构,其本源是利用了人们思想上的一种本来不合逻辑的模糊联系。比如说,某人很和蔼可亲,那么,同他交往就令人愉快,结果,这个“令人愉快”的性质,就从“同他交往”转移到了他本人身上。因此,这类句法结构使用起来,往往还保持这种模棱两可的联系。但是,在英语,这种联系有时候也被超越,例如:美国 2008 年大选中的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 Sarah Palin 在 8 月 3 日演说中称赞总统候选人 McCain 时说: - ... people like that are hard to come by.…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可多得的。
这里的 hard 根本不是指 McCain 这个人,而是指 to come by such people。前面一段中的 annoying, painful, sanitary, risky 也是如此。 有时候,英语采用更为曲折的句法构造,更是法、德语所无法仿效的,例如: - Sarasate's Zigeunerweisen is impossible to play on this violin.萨拉萨特的《吉普赛人曲调》是无法用这把小提琴演奏的。
这一句的句法构造已经有点曲折,还算比较简单,但是也可以换一个意思,用更为曲折的 tough movement,把 this violin 提升为主位(在英语也是主语):This violin is impossible to play Sarasate's Zigeunerweisen on. 这把小提琴无法用来演奏萨拉萨特的《吉普赛人曲调》。这样的句法构造,简直是法文、德文等所“望尘莫及”的。 上面说过,对英语这个主语施加作用的,是个及物动词或有及物作用的短语动词,这个短语动词,就包括了起及物作用的短语或是保留基本词义不变的“动词+介词”或“动词+副词”。例如: - This book is boring to read.这本书看起来很枯燥(后面是个及物动词)。
- He is impossible to deal with.他这个人真是没法打交道(后面是个具有新意义的短语动词)。
- The new engineer is easy to work with.新来的工程师容易共事(后面是个保持各自原有词义的短语动词)。
有时候,形容词后面的成分可以更加复杂,不但有一个实际上以句首主语为作用对象的及物动词或短语动词,而且还可以有一个本身的宾语,然后再有介词,以句首主语为这个介词的逻辑宾语。例如下面的例句,骤然看起来十分复杂,其实分析起来,就是属于这种结构: - Why can't we have a compromise? Legalize just marijuana. It's really no worse than alcohol. It's easier to educate and get people off of compared with the addictive drugs. (US News & World Report, Aug. 18, 2008, p.14)(讨论麻醉品可否合法化问题)咱们为什么不能来个折衷呢?就单让大麻叶合法化吧。它的确不见得比酒精更坏。它比起那些上瘾药物更为容易教育人们去戒掉。
这里 is easier 的主语 it,是真正的主语,指前面刚说过的 marijuana;后面的 people 是 educate and get... (off of...)的宾语,但是 off of(见 off of 条)又以句首主语为其逻辑宾语。如果用 it 作句首形式主语,句子可以是:It is easier to educate and get people off of it (= marijuana) ...,但是原句的 it 是真正的主语。 更复杂一些,形容词后面可以是个“兼语式”,句子最末处的不定式动词,实际上的作用对象是句首主语,例如: - This book is easy for me to persuade Harry to read.这本书很容易让我说服哈里去读。
还可以用从句来代替兼语式,例如: - This book is hard for me to know whether Harry is reading.这本书我很难知道哈里是不是在读。
英文还有一个特殊的单词 worth,既是形容词,又兼有介词性质(详见该词条)。它也可以用于这种 tough construction 的结构。例如: - The risk is worth taking.风险是值得冒的。
- If a job's worth doing, it's worth doing well.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
- She believed strongly there was more to come and it was worth waiting for.她坚信后面还会有东西,值得等待。
- While the other states' approaches may be too drastic for some, they are worth keeping an eye on to see how well they work.其他州的做法,在某些人看来尽管过于大刀阔斧,但是还是值得对这些做法继续观察,看看起多大的良好作用。
- There is something worth facing certain death for.有些事情值得为之面对必死的命运。
- Is this worth raising hell about?值得为此大闹一场吗?
- This book is worth ordering a copy of.这本书值得订购一本。
- While he might have been worth spending a bullet on, the prime target for the terrorists was his boss.尽管他本来也值得花一粒子弹,但是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是他的上司。
有时候,worth 后面的一个以 -ing 动名词开始的长词组(往往是“兼语式”),最后不是介词,而是一个及物动词的不定式,此时 worth 前面的主语,也是最末这个及物动词的逻辑宾语;例如: - Mary is worth persuading Bill to marry.玛丽是值得说服比尔娶她为妻的。
用 worth 这个单词,语义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受到“评价”(“值得”)的对象,既可以理解为“施加作用于句首主语”这件事,也可以理解为“句首主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模棱两可性。 此外,这种 tough construction 结构所涉及的形容词,还可以进一步成为名词(是主语名词的上位概念),仍然作为对“动词+句首主语(逻辑宾语)”一事的“评价”,例如: - She is an easy person to please.她这个人容易讨欢喜。
- English is an easy language to corrupt.英语是一种容易走样的语言。
再看广一点,这种 tough construction 还不只是限于 to be + adj + to inf. 这样的构造,它还可以不用 to be 而用其他一些动词,此时,原先用系动词 to be 而形成的判断句,可以转变成为叙事句(但也可能仍然是判断句)。例如: - Lower-fat meals often cost more to produce (= are often more costly to produce = It is more costly to produce lower-fat meals).低脂肪的餐饮,往往制造成本更高(判断句)。
尤其是动词 take,用得很多。例如: - The ferry took them five hours to unload. (= It took them five hours to unload the ferry.)渡船费了他们五小时才卸完(叙事句)。
- The house will take all week to clean. (= It will take all week to clean the house.)房子要花整个星期才能打扫干净(判断句)。
- One quilt might take hundreds of days to sew.一床百摺被,有的要花好几百天时间才缝得出来(判断句)。
- ... the 100 billion plastic bags distributed by retailers last year took about 35 million barrels of oil to make. (The Daily Gazette, Schenectady, New York, May 24, 2008, A7, Editorial)…去年各零售商发出的塑料袋一千亿个,用了约三千五百万桶石油来制造(叙事句)。
- The sauce takes twenty-five minutes to prepare and cook. (= It takes twenty-five minutes to prepare and cook the sauce.)调味酱要花二十五分钟调制和烹饪(判断句)。
凡此种种,看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千方百计,甚至不惜勉强语言逻辑,让主位成分占据句首主语地位。 十二、以名词代形容词说明变为主语的宾语上面说过,tough movement 结构所涉及的形容词,还可以进一步成为名词(是主语名词的上位概念),但是再进一步,这个名词不但可以是主语的上位概念(仍然是具体名词),而且可以是一个相当于形容词的表示评价的抽象名词。这一来,语言逻辑被“勉强”到了乍看来不合情理的地步,主语和表语根本不同一个类别。例如: - Mr. Blair is clearly a tough act to follow. (The Economist, May 3, 2003, p.41) (= It is clearly a tough act to follow Mr. Blair.)布莱尔先生让人跟上很吃力(本来 Mr. Blair ≠ a tough act)。
- She is a pleasure to work with. (= It is a pleasure to work with her.她让人家同她共事感到很愉快(本来 she ≠ a pleasure)。
- This guy is a nuisance to listen to. (= It is a nuisance to listen to this guy.)这个人让人听起来很讨厌(本来 guy ≠ nuisance)。
- When they were first married he was so much fun to be with. (Sidney Sheldon. Morning, Noon, and Night, p.225.) (= ... it was so much fun to be with him.)他们当初新婚时,他是多么的让她觉得同她一起很开心(本来 he ≠ fun)。
- Her face is a joy to behold.她的脸看起来令人愉快(本来 face ≠ joy)。
十三、从句成分抽出提前到主句当主语tough movement 还只是把一个简单句中的一个名词成分提前作为主语(也是主位),即使是看来比较复杂的句法结构。例如: - Extravagant claims are easy for people to be fooled by. (来自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be fooled by extravagant claims.)奇谈怪论容易使人上当。
这样的句子,仍然是简单句。然而,英语还可以更进一步。有些复合句当中,从句的某一名词成分,可以越过重重句法结构的“障碍”,提出来放到主句当中,作为主语或主句其他成分。这是英语的一个灵活性,是其他欧洲语言难以做到的。例如: - We were told [that] Ruth liked to read books about this topic.我们听说露丝喜欢看有关这个题目的书。
- This was the topic we were told [that] Ruth liked to read books about.这个题目是露丝所喜欢阅读的书籍的题目。
但是如果从句是以疑问词开头的,或是打算要抽出来提前的成分在从句中处于非主语、非宾语、非表语的地位,英语就无法将之抽出提前(但中文往往可以)。例如: - Nobody knows anyone who likes that man.谁都不知道有谁喜欢这个人。
这一句英文不能转化为:That man, nobody knows anyone who likes. 这个人没人知道有谁喜欢。 - I told Susan about the store where I bought this book.我告诉了苏珊我是在哪家书店买这本书的。
这一句英文不能转换为:This book, I told Susan about the store where I bought. 这本书我告诉了苏珊我是在哪家书店买的。但是在中文,这样的转换十分自然。 十四、省略从句以免重复或变换主语如果以 A 为主句的主语,则从句的主语,可以是 A(此时主句与从句主语相同),也可以是 B(此时主句与从句主语不同),简化起来,前一种情况是 AA,后一种情况是 AB。英语省略从句,就 AA 型情况来说,就是可以省略第二个 A,免得重复(语言学上这种做法叫做 Equi-NP-deletion,即“相同名词成分删除”);就 AB 型情况来说,就是虽然不能不让 B 出现,但不让它成为从句主语(不让从句形成),而是把这个 B 降格为主句动词的宾语或是介词的宾语,宁可让本来从句的谓语降格为 to inf. 或是 -ing 形式(过去分词或动名词)或是干脆压缩成为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成分。前面多次出现的一些例句,都可以从这一个道理得到解释。例如: - I want you to wait here. 我想你在这里等一下(法文和德文都把后面的动词不定式改为从句,want 的宾语改为从句主语。法文:Je veux que tu attendes ici. 德文:Ich möchte, daβ du hier wartest.)。
- I prefer you to ask me questions. 我倒是希望你们向我提问题(法文:Je préférais que vou me posiez des questions. 德文:Ich möchte lieber, daβ Sie mir Fragen stellen.)。
- He told the police he had his apartment broken into. ( = ... his apartment had been broken into.)他告诉警察,他被人撬开了公寓房的门(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以 he 为主语,亦即一直保持为主位,不必转以 his apartment 为主语兼主位,而且是利害关系人[即“他”]而不是他的公寓房一直处于注意的中心)。
这里的差别,主要是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间。至于中文,如果保持利害关系人一直作主语,就同英语结构大体一致,但是有时候只好让后面的 B 出现作为主语(“他的公寓房被人撬开了门”),此时就同其他欧洲语言接近,而同英语拉开了距离(这一句中文也可以像英文一样保持主语不变:“他被人撬开了公寓门。”)。 英语有少数几个动词(如 provide, present, entrust 等),直接和间接宾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搭配,即“动词 + something + to somebody”或“动词 + somebody + with something”。有时候为了避免出现从句(也就避免另外出现新的主语),可以选用 with 的动词搭配,例如: - The cat, presented with a whole chicken (*to whom somebody presents a whole chicken), dares not reach out for it. 猫就是有人在它前面放一只全鸡,都不敢伸爪子去抓(法文就只好变动主语,从而连带增添从句:Le chat, a qui on présente un poulet tout entier, n'ose pas y porter la griffe.)。
十五、容体或手段这一点,英文同中文很接近,而同其他欧洲语文有较大的差别。就是说,英文和中文都喜欢以载体为主语,被包容者为宾语,而其他欧洲语文则喜欢以被包容者为主语,载体用地点介词引入。例如: - That tent sleeps four. 那座帐篷可以睡四个人(德文:In diesem Zelt können vier Personnen schlafen. 法文:On peut loger quatre personnes dans cette tente-là.)。
- This table seats twelve. 这张桌子可以坐十二个人(德文:An diesem Tisch haben zwölf Leute Platz.)。
与此项类似的,还有: - A few years ago a pfennig would buy two or three pins. 若干年前一个芬尼可以买两三个大头针(德文:Vor einigen Jahren konnte man mit einem Pfennig zwei bis drei Stecknadeln kaufen.)。
- This hotel forbids dogs. 本旅馆禁止狗入内 (德文:In diesem Hotel sind Hunde verboten.)。
- My guitar broke a string mid-song. 我的吉他弹奏中途断了一根弦(德文:An meiner Guitarre riβ mitten im Lied eine Saite.)。
- The book sold 10,000 copies. 这本书卖出了一万册(德文:Von dem Buch wurden 10,000 Exemplare verkauft.)。
在这些句子中,英文的主语都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都是充当主位,同中文几乎一模一样,而同其他欧洲语文拉开了距离。 下面有几种情况,反而是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相接近而与中文相区别的: 1) 得利或受损的原因 英文常常以得利或受损的原因为主语(也是主位)。中文也常常以此放在句首,但显然不作为施动的主体,只是起“主位”的作用,也显然不是主语。在这一个句型上,英语倒是同其他欧洲语文比较一致,而与中文相区别。例如: - This bet won me $100.我这一打赌,赢了一百美元。
- This action won him praise.他的此举受到了称赞(德文:Diese Tat hat ihm Lob eingebracht.)。
- It earned him ten years in prison.这一来他就被判处了十年监禁(法文:Cela lui a valu dix ans de prison.)。
- It cost him his job.这一来他就丢掉了饭碗(法文:Cela lui a coûté son travail.)。
- This advertisement will sell us a lot.有了这个广告,我们会卖出很多。
2) 原因作主语 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常常以表示原因的名词作为主语,中文则不习惯这样的句型。在这一点上,英语也是同其他欧洲语文比较一致,而与中文相区别(中文只是把原因放在句首,作为主位,但不作主语)。例如: - The accident killed 15 tourists.这次事故,有 15 名游客丧生(法文:L'accident a tué 15 touristes. 德文:Der Unfall tötete 15 Touristen.)。
- That notion brought a smile to his face.想到这一点,他脸上就露出笑容 (法文:Cette idée a apporté un sourire sur son visage.)。
3) 发生时间或地点作主语 这也是英语同其他欧洲语言比较一致而同中文不一致的地方(实质是将时间或地点拟人化),例如: - The twentieth century saw the virtual elimination of famine across most of the globe, but also witnessed some of the worst famines ever recorded.20 世纪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饥荒实际上已经绝迹,但是仍然发生了一些有史以来最厉害的饥荒。
- It was not until the 1660s, during the reign of Louis XIV, that the region saw enough peace to allow advances in sparkling wine production to take place.直到 17 世纪 60 年代路易十四在位时,这个地区才平静到让酒酿造业可以取得进展。
- Wardak province (in Afghanistan) has seen an increase in insurgent activity the last two years.(The Associated Press, Oct. 27, 2008)瓦尔达克省近两年来,反叛活动有了增加。
4) 主宾对调 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少数几个动词充当谓语的场合。这也是英语同其他欧洲语言相近而与中文不一致的一个现象。但是英文主语如果是定指的,就和中文主位相同,中文宾语提前作主位。例如: - His telephone number escapes me.他的电话号码我记不起来了。
- Finally he remembered the tiny detail that had eluded him the night before.他前一天夜里想不起来的那个小小的细节,终于记起来了。
- The truth has dawned on our people that...事实已经明明摆在我们人民眼前,那就是…
- The struggle against cancer has failed too many people. But there's now real hope of changing that. (US News & World Report, Nov. 3-10, 2008, p.46)对癌症作战,打输的人太多了。但是现在确实有希望可以扭转这个局面。
英文主语如果是不定指的,虽然在句首做主语,仍然是述位,此时中文相应的成分放在句末作述位。例如: - Catastrophe wouldn't befall the country i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reduced greenhouse gases according to the terms of the Kyoto Protocol.要是联邦政府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家就不会遭到灾难。
- It'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besetting our modern way of life.这是我们现代生活所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注 释- 引者注:所说的“话题和说明”,即topic and comment,大体上相当于“主位和述位”,即 theme and rheme。
目录 |